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站首页 > 正文 劳模风采

单承彬教授事迹材料

信息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发布日期: 2011-06-19浏览次数:

 

  

    单承彬教授是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导师和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导师,省级“十五”强化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古代诗文方向学术带头人,曲阜师范大学“十五”中青年学术骨干,现任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单教授1966年10月出生于山东郓城,1988年大学毕业。在高校任职十几年来,主要从事教学、研究及行政管理工作,1994获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先秦两汉文学方向硕士学位,1998年破格晋升副教授职称,同年考取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师从古文献专家崔富章先生学习中国古典文献学,2001年获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破格晋升教授职称。

单承彬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古典文献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尤长于先秦两汉文学和儒家文献研究。曾在《文史》、《孔子研究》、《齐鲁学刊》及韩国《韩民族语言学》、台湾《孔孟学刊》等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撰有《先秦两汉文学史论》、《论语源流考述》专著二部,参撰《中国古代分体文学史》等大型教材;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一项、山东省教委科研项目二项、山东省古籍整理重点项目二项,获得纵向、横向各类科研经费十余万元,在儒家经典文献《论语》的研究方面已形成相当规模,产生了较大反响。论文《定州汉墓竹简本论语为鲁论考》获山东省第十七次(2002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是河北定州汉墓竹简自1973年出土以来第一篇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成果。专著《论语源流考述》获山东省第十八次(2003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山东省高校200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被学界评价为“既吸收前人成果,又不囿于成说,在考辨中或纠正前人之说,独出己见,或择善而从,补充新的论据,在所论问题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新创获”,“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对《论语》学的最为系统、全面的总结性之作”。专著《先秦两汉文学史论》获山东省教委1998年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论文《定州汉墓竹简本论语为鲁论考》获浙江大学2001年董氏社科研究基金优秀论文二等奖,论文《论语校证一则》获浙江大学2000年董氏社科研究基金优秀论文三等奖。

单承彬教授在教学方面成绩显著,是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和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点的主要学术带头人。近年来为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成人教育函授生、自学考试学员、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开设了《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中国古代散文》、《中国古代诗歌》、《中国古代小说》、《史传文学》、《文献学》、《论语专题研究》、《古代文学专题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概论》等十余门基础课和专业课,听课学生达三千多人次,他所主讲的《中国古代文学》课2004年被确定为山东省精品课程。目前,单教授共指导博士生和硕士生19名,通过所主持科研项目指导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多人,在古代文学教学领域已经形成了个人鲜明的风格,产生了较大影响。

单承彬教授认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系统的知识,也不仅要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而是要形成健康进步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对人类对社会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他坚持“务实求真,学以致用”的理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他先后以专题选修课的形式,为十六个班级讲授《论语》选读课,培养学生汲取精华、剔除糟粕,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能力。在本职工作之外,单教授应邀到泰安、济宁、菏泽、烟台等地市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及中学生、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做了多场专题学术报告,为山东省中小学师资培训和语文教学做出了贡献。

2001年单承彬教授担任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以来,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环境建设方面成绩显著。文学院逐年增设了公共事业管理本科、新闻学本科、对外汉语本科等专业,从根本上改变了只培养汉语言文学本科学生的单一教学模式。近三年来,针对文学院的一些重点专业和新设专业,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培养师资,广泛借鉴外部先进经验,优化调整教学结构,增强了文学院适应当前教育市场和社会需求的能力。拓宽思路,灵活办学,借助现代化仪器设备改善教学手段,为文学院营造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软、硬件环境。自2002年至2003年,全力主持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申报博士点工作,实现了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点零的突破,根本改变了文学院的办学层次。

基于单承彬教授的工作业绩,他多次被评为曲阜师范大学优秀教师,2005年,获得济宁市“五一”劳动奖章。